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1.持续开展简政放权。进一步梳理完善权责清单和行政程序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规范和监督行使行政职权。按照“宜放则放”原则,持续加大放权和赋权力度,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进一步解决“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做好委托下放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省管部分用地审批(审核)职权向黑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的委托工作。
2.协同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以“一件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制定并公布自然资源“办好一件事”清单(首批)。牵头办好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一件事”,探索办好矿业权审批“一件事”。推进“办好一件事”纳入一体化平台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张表单、一个流程、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次发证、一键评价的全链条闭合管理。
3.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根据信用承诺制的内涵和范围,梳理并公布可实行信用承诺制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对拟实行信用承诺制的行政审批事项,制作承诺告知书和信用承诺书规范文本,明确告知内容和承诺内容,做到“一次性告知”。制作信用承诺事项办事流程及办事指南。探索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承诺即开工等审批方式的适用情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服务机制。
4.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和“标准地”出让。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的实施意见》,并做好公开解读。逐步在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推行区域评估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二)搞好政策咨询推进政策落实
5.加强政策咨询服务。梳理自然资源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形成政策清单,公开发布解读。政策清单要列明责任部门、首席服务员及联系电话,方便企业群众咨询。新政策出台后,及时更新政策清单,并在10日内配套发布政策解读,让企业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推进政策兑现不求人,实行“免申即享、应享尽享”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无需审批、直接兑现政策,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6.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发建设“调、规、批、供、用、补、查、修、登”全周期全链条“一张图”监管系统,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建立自然资源领域失信“黑名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包容免罚清单模式,研究制定自然资源系统“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慎重使用行政强制,创造宽松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信访积案、行政诉讼(复议)败诉案件分析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严格规范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7.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坚持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服务事项,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跟执法,重点体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摸清政策落实“堵点”。将“走流程”与调查研究工作相结合,制定“走流程”计划,带着问题“走流程”,形成制度成果,推进流程再造。聚焦政策落实中的“小堵小卡”,列出堵点清单,逐个逐项整改,防止小堵点形成大隐患、小问题破坏大环境。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8.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按照构建“数字政府”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施“数字龙江—自然资源篇”项目建设,构建地质数据、山水林田湖草数据、空间数据“三位一体”大数据库,形成多层叠加套合数据成果,实现自然资源数据集中共享。立足提升用户体验度,科学设计政务服务“旗舰店”和综合监管“驾驶舱”,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开辟“办好一件事”专区,推进“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
9.基本告别不动产登记“办证难”。加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系统建设,推进信息集成共享,持续压减办理流程、环节、时间、成本,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加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业务协同,在金融机构推广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便利企业和群众融资。推进抵押登记与银行贷款同步办理,实现贷款、抵押登记一次办结。2021年底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联动办理和电子证照互认。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告别不动产登记“办证难”。
10.抓紧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加强各类相关规划数据衔接和整合,推动尽快消除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形成“多规合一”的总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督导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试行办法》,通过“合、减、融、缩”等手段,进一步降低企业和群众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运用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强化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完成规划实施评估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四)扎实推进难题攻坚和专项整治
11.围绕落实“五大机制”开展难题攻坚。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部署要求,聚焦构建黑土耕地等自然资源监测评价机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及释放红利机制、行政程序规定及运行机制、“项目化”“清单式”推进落实机制、复合式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等“五大机制”各链条各环节开展难题攻坚,实行定人定责、专班推进、定向突破。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难题,加强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开展项目建设难点攻坚,加快项目落地。聚焦政务服务难点问题,开展政务服务堵点攻坚,限期整改到位。聚焦攻克哈尔滨新区历史遗留问题,成立专项工作组,破解难题,形成经验,复制推广。
12.聚焦行业乱象开展专项整治。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持续开展行业乱象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行业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各处室至少确定1-2个难题,专人负责、建立台账、对账销号,年底前报送整治工作成果。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自然资源领域服务和监管长效机制,对系统行业乱象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重点领域管理能力。
13.紧盯干部纪律作风问题开展巡察整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整治领导干部任性用权和违规干预或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等破坏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聚焦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为基层减负,持续开展“五整治”“三治”行动。持续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检考事项,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减轻基层负担。持续开展“清赖行动”和“失信违诺”自查工作,推进自然资源领域诚信建设。
(五)形成改作风优环境常态长效机制
14.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以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为牵动,将学习贯穿改作风优环境工作始终,推动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补齐思想短板和知识盲区,不断增强自然资源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对照业务职能和工作职责,强化问题检视整改,查实找准“抓落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专业化、依法办事、群众工作”等六方面能力不足问题和具体表现,精准开展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好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基本业务+”应用,持续更新职责清单、业务手册、“基本业务+”题库,举办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业务培训班,深化“业务大讲堂”,开展年轻干部讲业务活动。
15.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政策解答、寻医问药”服务基层模式,建立自然资源领域公共服务、相关数据宣传发布机制。开展“问政问计问效于民”活动,加强与企业群众互动交流,及时回应诉求,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完善“专班+首席服务员+领导联系”全程包保制度,持续加大企业服务保障力度。鼓励政策措施创新,开展研提“好主意”“金点子”活动,形成一批有效管用、含金量高的制度成果,评选出“能切实消化矛盾的最佳制度供给者”并给予表彰奖励。推行干部容错免责制度,引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放开手脚、主动作为。
16.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积极融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做好登记财产指标提升工作,配合推进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办理破产、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指标提升工作。加强对改作风优环境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通过巡察、抽查、暗访、信访、12336举报热线等渠道,获取问题线索,掌握真实情况,做好督查整改。主动接受“党风政风热线”等问政栏目监督,及时发现堵点,跟踪督办解决。对问题频发、整改不力的单位严肃问责,对能力不足、人岗不适的干部及时调整,对作风败坏、影响恶劣的干部从严查处,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完善“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好差评”、政务服务工作门户咨询投诉办理等监管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