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中方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重要倡议,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立足黑龙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连通上合、面向世界,整合优势冰雪资源,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发展动能,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为探索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体育事业发展新路径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
力争到2025年,冰雪体育示范效应初显,品牌形象基本形成。示范区冰雪体育赛事中心、人才中心、产业中心、文化中心、合作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冰雪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初步建立健全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到2030年,示范区创建基本完成。打造2—3个冰雪体育产业集群,4—6个一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7—10个国内外示范合作项目。带动相关市地冰雪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体系迈上新台阶,冰雪体育交流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地位更加凸显,形成更加科学有序的发展格局。
二、区位布局
(一)规划范围
示范区实施范围882.76平方公里,涵盖五个片区:哈尔滨片区787平方公里、齐齐哈尔片区17.81平方公里、七台河片区29.45平方公里、伊春片区25.5平方公里、黑河片区23平方公里。
(二)发展布局
按照“一主多辅”格局在哈尔滨建设示范区。
“一主”指以哈尔滨为核心规划建设冰雪体育运动综合服务场馆、冰雪体育装备研发制造集群、冰雪体育用品国际展销集散基地、冰雪运动医疗康养休闲基地,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论坛等冰雪文化为依托,全力发展“冰雪+”新业态,后期根据示范区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逐步扩展配套区域。
“多辅”指依托齐齐哈尔、七台河、伊春、黑河等具有一定冰雪实力的城市,辅助和服务示范区的发展,推动冰雪体育、冰雪产业、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联动发展,互交互联形成冰雪体育“共振区”。
三、重点任务
(一)以体育赛事为引擎,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中心
1.打造综合性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体系。
以哈尔滨新区为主体,强化冰雪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2+9+160”示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手段投资建设示范区冰雪体育运动基地,建设9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及160个社区级健身圈,打造示范区冰雪项目总部,推动哈尔滨新区成为示范区核心、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创新先导区、哈尔滨市“冰雪文化之都”核心体验区。
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强化雪上项目建设。建设示范区雪上项目总部,依托5S滑雪场集群等体育旅游资源,重点开展国际滑雪训练营,发展国内外高水平滑雪赛事、滑雪培训、会展、康养、旅游等产业,打造冰雪运动和旅游度假胜地、国际会议交往目的地、中国企业家论坛·创业者梦想基地和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
以省内四城为辅助,强化冰雪场馆建设。辐射带动齐齐哈尔、七台河、伊春、黑河等具有一定冰雪体育实力的城市按照科学规划、规模适度、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和改造一批可举办单项国际冰雪体育赛事的场馆。
以冰雪特色为突破,强化研学实践教育和冰雪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支持哈尔滨新区打造“冰”特色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打造“雪”特色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依托营(基)地开展全省、全国、国际冰雪研学,并支持申报国家级研学教育营(基)地。支持哈尔滨市承办全省、全国、国际学生冰雪体育赛事活动。
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制度化管理的原则,着力构建体育场馆经济圈。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聘请一流体育经营公司,谋划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的商业赛事和文体活动,提供全方位培训及服务,强化场馆功能性和开放性,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普及性。
2.引进培育完善冰雪赛事活动支撑体系。围绕冰雪体育运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冰球、冰壶、滑冰、滑雪等优势冰雪项目及新建、改造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积极申办高水平冰雪项目国际赛事。支持市场主体和社会体育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举办商业性冰雪体育赛事,全力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运动赛事品牌体系。跟踪国际主流冰雪运动项目,关注国际顶尖冰球职业联赛,力争引进常规赛、分站赛、积分赛。整合资源,同步打造青少年精品赛事。
3.打造示范性冰雪体育分类分布体系。结合各地冰雪资源优势,打造“一市一品”冰雪运动示范地,优化公共服务和产业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哈尔滨市打造后北京冬奥时代国际化冰雪体育和冰雪产业新地标;齐齐哈尔市拓展“鹤城国际冰球邀请赛”国际国内辐射范围,打造冰球之城;黑河市在继续做好中俄界江冰球赛、冰雪汽车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基础上,开展滑冰、滑雪、冰球等群众参与度高的中俄冰雪体育赛事活动;七台河市开展国家级、省级短道速滑锦标赛、精英联赛等地域优势冰雪赛事,打造国际国内短道速滑赛事基地和短道速滑转训、集训基地;伊春市打造“国际冰壶品牌赛事基地”。与国内冰雪活动发达地区共同打造冰雪运动合作平台,推动区域间冰雪运动共建共享。
(二)以冰雪底蕴为依托,打造冰雪体育人才中心
1.发挥高校体育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校作用,探索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方参与的冰雪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中短期互访交流,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高校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打造冰雪运动指导员培训基地。
2.打造冰雪教育培训基地。推广联合建队、联合培养等合作形式,打造以哈尔滨为轴心集训练、教学、进修、实习、研学为一体的冰雪运动教学培训功能区,形成冰雪人才聚集效应,打造冰雪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3.创立示范区冰雪合作学院。在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内,依托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高校,创立示范区冰雪合作学院,增设冰雪体育产教融合基地,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人员学习交流搭建平台。
4.创新人才培养输送机制。与教育部合作,充分发挥体校、冰雪传统特色学校和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作用,在冰雪项目普及、产业发展、文化传播、赛事活动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完善人才输送渠道,为冰雪项目培养后备力量打基础。
(三)以体育科创为引领,打造冰雪体育产业中心
1.加快推进冰雪产业标准化建设。构建冰雪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对标冰雪产业国际标准,推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转化、重点标准研制、重点标准实施与应用、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推动黑龙江省冰雪产业与国际水平接轨,打造一批冰雪产业标杆。
2.大力发展冰雪体育装备制造。推动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北区、平房区等具有冰雪装备制造能力的区域联动发展,释放叠加效应,充分发挥齐齐哈尔、七台河等城市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资源整合的载体作用,开展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体育产业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以及全球冰雪轻重装备研发制造先进企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冰雪装备制造集聚区和产业园区。
3.加快推动冰雪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引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以及全球冰雪体育数字化优势产品和先进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数据赋能加快哈尔滨市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鼓励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机器人、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综合训练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哈尔滨市、七台河市打造数字冰雪体育产业基地和数字冰雪体育产业园。
4.建设冰雪体育产品集散枢纽。积极吸引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体育运动服饰品牌,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冰雪体育用品国际展销集散基地。依托哈欧、哈俄班列,在哈尔滨建设冰雪体育物流园,实现一站式国际购物,拓展冰雪体育产品的国际销售市场。
(四)以城市品牌为平台,打造冰雪体育文化中心
1.打造群众性冰雪运动基地。巩固黑龙江省作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区地位,依托全国大众冰雪季、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品牌影响力,组织谋划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活动和赛事,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依托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或国际冰雪体育会议和活动。加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发展史的展示。通过全方位多举措,把黑龙江省打造成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基地和示范基地。
2.培育更多冰雪活动品牌。做好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衔接,发挥有关冰雪节庆、论坛、展会平台载体作用,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体育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探索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打造知名合作品牌,推进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冰雪产品和服务消费。
3.大力发展“冰雪+康养”新业态。哈尔滨市围绕“冰城+温泉+滑雪”、伊春市围绕“冰雪+森林+康养”、黑河市围绕“冰雪+温泉+康体”、七台河市围绕“冰雪+旅居+康养”等特色项目,打造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冰雪康养基地。
(五)以国际交流发展为目标,打造冰雪体育合作中心
1.搭建高水平国际冰雪体育交流合作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相关活动承办地轮流举办冰雪体育国际会议、冰雪体育文化活动等各项活动。打造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冰雪运动综合训练基地,定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及国际冰雪项目训练营。引导、鼓励、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加强精准对接和深度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在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方面加强合作,打造精品冰雪体育赛事和经典旅游线路。
2.建立国际冰雪合作交流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和冰雪产业交流合作机制,制定相关合作发展计划,构建联通国际国内冰雪体育交流合作网络。谋划组织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冰雪体育联赛、定期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专业队伍、青少年体育队伍赛事交流以及裁判员、教练员国际培训。
3.构建国际冰雪体育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冰雪体育+”平台,打造冰雪体育资源配置基地、冰雪体育科技创新基地、冰雪体育文化发展基地和冰雪体育总部基地。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向具有冰雪体育产业优势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学习借鉴,引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建立冰雪体育产业协会和商会,推动参与更广泛的全球冰雪体育产业战略布局。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企业间冰雪体育和冰雪产业交流合作。
4.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合作,开发观光度假、颐养健康和生态休闲等现代旅游项目。支持旅游服务企业结合直航航线开通,开发以主要城市为目标市场的旅游线路。开展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城市间地方特色餐饮、民间传统文化、影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民间友好交流、友好城市交流,拉紧人文交流纽带。
5.打造交流合作示范区。谋划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国际招商大会,吸引国际冰雪体育合作项目落户。突出开放性,巩固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现有友好城市关系,发展新友好城市,形成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打造相互间投资、贸易、合作、往来便利化条件,推动口岸通关模式开放创新。
四、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等机制作用,加强与各成员国地方在政策沟通、项目推介、企业交流等领域合作;推动建立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体育部门联系机制;建立部省协作共建机制,在设施建设、赛事组织、行政审批以及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黑龙江省级工作机制和有关市地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示范区建设联络机制,吸引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冰雪体育组织积极参与。促进示范区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设有机融合,在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内研究成立示范区管理机构。探索实施“领导小组+专班+管委会+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发挥政府体育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相关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冰雪经济发展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落实好各项税收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保障机制,示范区各类用地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